三、抓住机遇,迎接挑战,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
江苏自2007年启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以来,已有77个县区通过了评估验收,占全省县区总数的72%,这标志我省教育现代化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,《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,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,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目标。这一目标,给教育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,也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。
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、《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为指导,以提高全民信息素养,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,坚持科学发展、优先发展、协调发展,高标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,广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,形成体制富有活力、与全省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、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:
1.积极组织实施江苏省教育信息化“十二五”规划,全面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
按照《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》要求,全省教育“十二五”规划中,已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四项保障条件之一,我们将根据要求,按照协调发展、合理配置、注重实施、分层推进、分类指导的原则,认真组织实施全省教育信息化“十二五”规划,加强统筹力度,根据新形势、新技术、新需求的发展,继续完善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充分发挥江苏的优势和特色,确保“建网、建库、建队伍、建机制”工作健康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
2.进一步优化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,提高公共服务水平
各块教育改革和发展,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,多样化的社会需求,都要求信息技术的保障服务范围和水平与之相适应。我们将积极与网络运营商共同努力,在2012年实现省、市、县教育机构、各级各类学校全部接入江苏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,实现高速互联互通、安全有效运行。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,全面启动“金教工程”,建立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信息库,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有效服务。继续打造“苏派教学资源”库,建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学科齐全、类型多样、富有江苏特色的基础教育、职业教育、教师教育的资源库,使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真实成为服务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,受广大师生、人民群众欢迎的公共服务平台。
3.加强培训,强化服务,提升信息技术领导力和服务保障能力
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,建立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,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,提高信息化规划、组织管理水平。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,提升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,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领导力。加强对电教部门专业人员的培训,提升电教专业队伍的服务保障能力,不断提升电教系统的服务水平。
4.强化示范,普及应用,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效益
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,进一步提高应用效益,特别重视示范性应用,加强应用的规范性,不断推广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,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作用。开展网上结对活动,推动校际合作,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。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层次和水平,认真组织全省“领航杯”信息技术能力大赛,扩大物联网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试点范围,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贡献度。
5.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,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
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快、投入大,要求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,确保省级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逐年增加,地方也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部门预算,学校公用经费中也要有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建设。经费使用中要通盘考虑设备添置与维护、资源建设与更新、师资培训等各个方面。我们还要积极探索信息化发展需要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机制,优化投资环境,吸引社会技术和资金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,拓宽经费筹措渠道,增强电教机构自身造血能力,更好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。
各位领导、各位代表,今年是“十二五”开局之年,也是江苏开创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的关键之年,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及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,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,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,夯实基础,努力奋进,开创江苏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。
(本文系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暨2011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交流材料)
版权所有: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网络中心 苏ICP备11021512号-1